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通知公告
来源: 时间:2022-05-24 15:28【字号:大 中 小】
沈飞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助推中国高速车轮走向世界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中国宝武马钢交材车轮车轴厂的生产线上,一个个车轮被机械手抓起送进数控机床,加工后的成品再通过传送带送往下一道工序。忙碌其间的沈飞,是这里的生产协调员,也是数控加工高级技师。
他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研发新的高速车轮品种,助推中国高速车轮走向世界,被形象地称为为高铁造“跑鞋”的人。
攻克加工难题
新产品开发的道路绝非坦途。2019年,马钢交材接受了轮毂内孔为1:300锥度要求的地铁车轮订单。该型车轮内孔加工的实现需要解决轮毂内外毂面空间位置的精确定位,保证孔口R圆角的光滑过渡,同时需要解决锥孔的尺寸测量等诸多难题。
因厂内设备加工能力及工艺能力的限制,暂不具备高精度锥孔的加工能力,只能委托加工。得知这一信息后,长期垄断锥孔加工技术的生产厂家开出单件超千元的高价承揽加工工作。
“这个价格不但会吞噬我们的产品利润,还可能带来亏损。”为了解决关键工序中的“卡脖子”问题,沈飞和团队主动承担了技术攻关的任务。
车轮轮毂孔是安装车轴的主要部位,尺寸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非常高。沈飞决定从现有设备能力找突破口。
生产线中有一台可实现锥度精镗孔加工的数控立车,但在加工工艺、过程控制、加工测量等方面都不能够满足锥孔加工的要求。
沈飞带领大家查阅大量加工方面的资料,参考国外数控测量的先进技术,提出增加智能测量装置自动测量轮毂面的空间位置,解决轮毂孔上下圆弧倒角的空间定位。再加上配套实施的若干创新方案,他们顺利完成了锥度轮毂孔的加工,经三坐标测量仪验证,加工精度完全符合工艺要求。
锥孔加工的技术难题终于被攻克了。2019年全年,他们加工多个型号锥孔地铁车轮超2000件,给公司带来新增产值百万元。
据马钢交材相关负责人介绍,沈飞解决的难题很多,还有比这个更“轰动”的。那就是沈飞带领团队攻克了国产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铁车轮机加工难题,有力促进了国产化高铁车轮批量生产。
难题是创新机会
1995年,沈飞从马钢技校毕业后进入马钢工作,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机械加工工作。他先后在普通卧车、立车、数控车、数控铣和车铣复合中心工作过。1998年,沈飞从马钢炼铁厂调到车轮厂。面对不同的工种、陌生的领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但沈飞不怕难,一头钻了进去。
在爱看书、爱琢磨的沈飞看来,“每个难题都可能是个创新的机会”。
2018年,马钢交材开展南区设备搬迁,由于加工要求必须要对部分设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对一些软件进行升级,搬迁调试过程繁琐又辛苦。
那段时间,沈飞几乎每天都和设备待在一起,不分昼夜陪同安装人员进行调试。设备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注油孔角度的算法与软件计算的算法不一致。面对难题,沈飞拿实物车轮进行推演,一次、两次,三次……
功夫不负有心人,记不得经过了多少次的演示,沈飞最终找到了合适的算法转换关系。一旁的软件工程师佩服地竖起大拇指:“他不仅机械专业素养高超,还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对工作永不满足
马钢车轮曾被称作为国争光的“争气轮”,也是所有马钢人的骄傲。每每想起老一辈“车轮人”自主创新、从无到有轧制出“争气轮”,沈飞总是心潮澎湃,他想把这荣耀接力传承下去。
轨道交通行业在服务大众的同时,也曾因噪音影响群众备受诟病。弹性车轮作为轨道交通的新品车轮,因结构中有橡胶部件,阻隔了噪音的传递,给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低噪带来了希望。
马钢在2018年以前没有这类车轮的制造经验。为此,沈飞和团队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弹性车轮的生产攻关。他们从设备引进、工艺攻关、刀具选型、质量保证等多方面开展工作。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试验,当年10月,负责现场实施的安徽省重大专项弹性车轮项目通过了现场审核,这让马钢具备生产加工这一新品车轮的能力。随后,又经历了近两年的持续攻关,马钢交材实现了10多个品种小批量弹性车轮的生产制造。
“创新不是喊口号,而是植入思想的意识,是对工作永不满足的追求。”在沈飞看来,在岗位上,就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赤诚心和敬畏感。(记者 陈华 唐姝 通讯员 孟进)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