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职工活动
来源: 时间:2020-05-18 11:24【字号:大 中 小】
河北大工匠——杨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深知此理的河钢邯钢集团公司一级操作技能专家、连铸连轧厂机械维检工杨洪,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研制、发明了《减速箱内部检测套装工具》、《专用螺纹修复器》、《自复位防撞栏杆》和《热轧除鳞机挡水装置》等数十件创新成果,其中有6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得邯钢公司先进操作法,1项获得河北省个人先进操作法。因此,他先后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河北省金牌能工巧匠”、“邯郸市技术能手”,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06年
当时,邯钢的一台粗轧除鳞机因跑水进入加热炉,导致正在轧制的板坯达不到轧制温度,性能不良,成为了废品,同时还破坏了加热炉烧嘴,严重打乱了生产秩序。目睹这一切,有着强烈责任感的杨洪非常难过,心想:这样的事故绝不能成为生产线上的常态,决心攻克这道难关。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了找到解决方案,杨洪苦苦思索解决的办法。他手拿卡尺、笔记本在除鳞机前测量现场设备尺寸。由于当时没有现成的资料可借鉴,多少个不眠之夜,杨洪对着图纸反复琢磨,仅画的草图,摞在一起,有70厘米高。
经过1年又4个月,80多次试验,杨洪成功研制了一款能适应现场的挡水装置。又经过半年多时间的改进,挡水装置已成为生产线不可或缺的设备,它制作方便,安装快速,拆装用时仅需2分钟,有效解决了轧机跑水问题,每年可创效达百万元以上。该技术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
从此,杨洪便一发不可收:先后完成了轧机水系统改进及优化项目,保证了轧制新钢种时对轧机水系统的要求;参与了除鳞机集管改造及喷嘴选型项目,改善除鳞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带钢质量,而且新型喷嘴对带钢的打击力还很强;解决了摆动段导轨不能正常摆动的技术难题,延长导轨使用寿命,直接创效150万元;主导完成1线加热炉渣门气路改造、层冷侧喷水改造等设备改造优化项目约12项,都取得良好效果。
一根近一米长,顶端安有两块磁铁,且伸弯自如、360度自由调整的探杆,是杨洪得心应手的检修工具。“别看他不起眼,但在检测减速机和齿轮基座箱体时,它就是不可或缺的‘宝贝’。”杨洪介绍说。
2020年2月21日,杨洪巡检时发现连铸机摆剪大型减速机运转声音异常,箱体内部两侧有连体式迷宫挡圈,无法直观检查。如果开箱检查,最少要72个小时。“我用上这个‘宝贝’,仅8分钟时间就确定是轴承本体缺陷,及时排除了故障。”杨洪介绍说,轧机主减速机和齿轮基座箱体内部空间狭窄,许多部件手和眼都触及不到,遇有故障如不能及时排除,就有设备报废的几率。
“排除故障,首先是确定故障的部位。”杨洪介绍说,我给我发明的“宝贝”起名叫“齿轮箱内磁力万向检测装置”,它由长短探听杆、磁性金属探测头、万向取物探测器等组件组成,最大的优点是手持杆可满足360度无死角旋转,可以达到减速箱内部的任何部位,将设备高速运转时磨损的金属杂质取出,能在极短时间内确定故障处,缩短了检修时间。
一次,杨洪点检时靠他的“宝贝”发现F2齿轮基座油管断裂,如果油管脱落将会咬入两齿轮之间,必然造成齿轮基座传动齿轮的损坏,严重者造成F2主传动设备整体损坏。于是,杨洪制作了可在齿轮基座内固定的托架,这样即使油管脱落也不至于落入两齿轮之间造成重大事故。因为检测准确、安装及时,从而避免了一起重大未遂事故的发生,为企业避免了20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不怕底子薄,不怕学历低,只要爱岗敬业肯钻研,就能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回首来路,杨洪这样总结,他希望自己能够带动更多青年职工快速成长起来,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创新工作室”成立
2014年8月,以杨洪姓名命名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创新工作室”就担当了这一重任:经过5年多时间的磨练,培养出了韩社军、李杰和牛宇等多名活跃在创新一线的职工,在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电气设备等多个专业领域都颇有建树,创新成果达到100余项。
韩社军感恩地说:“参加工作没几年,我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学生快速成长为二档技术主管,得益于杨洪老师对我的悉心培养和无私传授。杨老师对技术从来不保守,对我们既放手、又严管,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
“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创新工作室”成员李岭冲,1989年出生,承担着CSP产线卷取区域打捆机、喷号机、取样剪等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在五六百度的高温下进行设备抢修,从来没有退缩过。他说:“我在创新工作室里学到的不仅是研究的方法,还有杨洪老师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杨洪带头执行防疫任务,积极投入疫情防控,主动自费购买了测温枪、口罩、酒精等一批应急防控物资,免费分发给同事和工友。
越是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越不能放松产品质量、设备状态管理。目前连铸连轧厂大型机械传动设备的轴承自1999年投产至今有三分之二没有更换,其轴承理论寿命为12年,经过20年的使用轴承损坏几率逐年增大,主体设备及附属设备的隐患增多。为了不影响生产秩序,避免设备恶性事故发生,杨洪制定了设备维护和疫情防控方案,合理布置人员分工,加大了巡检力度,有效确保了设备安全运行。